咨询热线 0512-65110500

苏州科技创新区 苏州科技城 苏州工业园区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发布时间:2016-08-11 08:37:04

苏州科技城位于苏州西部,濒临太湖,东依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苏州高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全国首家由科技部、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共建的大型研发创新基地,先后获批江苏省首批“十大创新型园区”、 国家火炬计划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首批江苏省文化科技产业园、江苏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园等。围绕“科技、生态、人文”的规划定位,苏州科技城建成了800多万平方米的各类创新载体及功能配套设施;引进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中科院苏州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中国兵器工业214所苏州研发中心、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日本富士通、五十铃、印度niit、住友电工、协鑫光伏、卡瓦科尔、汉宁卡尔、易程科技、中商所、北京三友等1000多家大院大所、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项目,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知识产权服务业等产业不断壮大;集聚了海内外各类高层次和专业人才6万余人,获批各级各类领军人才350余人次,引进和获批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0人,获省“创新团队”7个。


                  


    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吸引新人才。苏州科技城正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走创新、绿色、人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谱写“苏州新硅谷 美丽科技城”的新篇章。苏州科技城目前已建成2.3万平方米的微系统园和14.5万平方米的苏高新软件园,以及为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约4万平米的实训基地。依托苏高新软件园、微系统园及其他载体,重点发展服务外包、金融及安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信息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软件人才培训等方向的信息技术产业。 目前,苏州科技城软件与信息类注册企业约150余家,入驻企业约120余家,从业人员约5000人。拥有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共10家,引进了富士通通信、富士通综合质量、软通动力、印度沛特尼、安硕软件、金游数码、欧索软件、山石网科、易程科技、印度安艾艾迪(niit)软件培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物联网产业方面,以“感知、互联、应用”为主线,以“集聚、创新、发展”为原则,通过引进产业链各关键节点的优秀企业,致力于构建一个区域性的物联网产业集聚高地。目前,科技城已经集聚了一批从事基础传感器件、优化自适应组网技术以及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的企业。随着中国移动研发中心及其相关企业的陆续入驻,苏州科技城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研发及应用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云计算产业方面,以“彩云计划”为蓝图,依托苏州及华东制造业和服务业雄厚的产业基础,围绕“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发展和扶持相关产业链。规划通过5年时间,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形成10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产业链形成500亿元产值,打造华东“云应用与移动互联网应用产业基地”。“彩云计划”将借助中国移动研发中心、浙江大学苏州工研院“智慧城市与云应用研究中心”、硅谷云计算卓越中心(coe)、苏州安久云计算中心等实体的强大技术实力及基础设施,重点发展云计算实用芯片和软件平台,包括低功耗芯片、嵌入式软件系统、云计算软件平台的开发和产业化,打造以高速铁路协同作业平台为基础的高铁云应用产业链、以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为基础的医疗云应用产业链、以电信运营商建设无线城市为契机、以无线服务平台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等三个产业链。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是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国际化、创新型、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由高博教育管理(苏州)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和苏州高新区科技城三方合作创办,是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以及苏州高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商务系、航空技术系、基础(公共)教学部、专接(转)本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苏南民间工艺学院等教学机构。目前,在校生近7000名,专任教师3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保持在98%以上。     学院形成了普通专科、专转(接)本、高新技能提升培训、出国留学等多方位的办学格局。致力于以软件产业为依托,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为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国际化的专门人才,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信息来源:www.sstt.gov.cn  (苏州科技城官方网站)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核心项目,区域总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0万人(其中学生规模约10万人),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体系,重点发展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云计算产业。目标是在“十三五”末建设成为高新产业聚集、高等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环境功能和创新体系一流的科教协同创新示范区。    自2002年开发建设以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初步建成集教育科研、新兴产业、生活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合作办学为特色、以协同创新为方向的发展新路。获批国家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吸引设立26所高等院校和1所国家级研究所入驻,在校生人数7.85万人,教职工5809人;各类培训机构49家,2015年累计培训量超4万人次。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获得“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首批认定;区域累计建成研发机构和平台227个(其中省部级38个),国家级孵化器5个、省级孵化器4个;当年专利申请量484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约占68%。区内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和流动站38个,区域经评审的各类高层次人才1521人次,其中院士19名,“千人计划”102名;海外归国人员超1700名。5万余名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75%以上。    依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州纳米城、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腾飞创新园、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快速成长。目前,科教创新区聚集了南大光电、吉玛基因、华为、汉明科技、旭创科技、同程旅游网等超2800家技术先进、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企业。其中,经认定的各级高新技术企业385个,省级认定软件企业359个,累计cmmi认定企业47个,国家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9个。    按照“低碳、智能、生态、人文”的建设标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正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区,所有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实施,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近10公里,区域集中供热、供冷项目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提倡绿色交通,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率先启动区域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建成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公共配套日趋完善,以月亮湾商务区为代表的商业集聚区不断繁荣,人才公寓、学校、邻里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影剧院等一大批配套项目投入使用,为区域提供了和谐便利的人居环境,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城市形态初步形成。   (统计数据截止到2015年第4季度)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苏州工业园区以“创新、创智、创业”为抓手,

                           着力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引领区——  

                                    三创铸就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紧握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重大机遇,苏州工业园区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持续加大科技推进力度,打造以“创新、创智、创业”为鲜明特征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引领区。     “80后”科技领军人才涌现 “创新园区”收获“智本”红利     眼睛是人体内构造最精密的器官,如果发生病变,需要对视网膜及脉络膜进行“眼底造影”以进一步确诊和指导治疗。  园区领军人才企业——苏州微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今年初成功推出了国内首款激光共聚焦眼底造影仪,利用激光共焦扫描技术,能够实现眼底高分辨率视频成像,为临床诊断视网膜病变、早期黄斑变性及常规检查提供了便利和依据。微清医疗创始人李超宏博士介绍,除了这款激光共聚焦眼底造影仪,微清医疗还有两个主打产品:手持眼底照相机和数码手持式裂隙灯,这3款核心产品在国内都属于首创,目前已经全部拿证并开始销售。  作为“80后”的创业者,李超宏在29岁时成为园区最年轻的科技领军人才,“很快就拿到了第一笔300万元的投资,帮助我顺利地把公司开起来,现在回想,如果没有园区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我也许还在实验室里做技术。”李超宏感慨。    

    近年来,园区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支撑体系,在企业初创期,有创投引导基金和领军投资基金,其中创投引导基金已累计跟投企业项目188个,扶持企业逾180家,投入资金3.29亿元。领军投资基金规模达1.8亿元,已投资61家企业,其中省级以上人才项目企业超30家,行业覆盖医药医疗、互联网云计算、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多个新兴领域;在企业成长期,有新兴产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债权融资;在企业成熟期,有“新三板”挂牌奖励和上市扶持奖励政策。园区建立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凸显,周恒俊、刘成城、姚润昊等一批“80后”“85后”的年轻科技领军人才快速涌现,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截至目前,园区已汇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35名、省“双创人才”137名、姑苏“领军人才”209名,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比重达40%、总量保持全国开发区首位。   近年来,园区紧紧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自主品牌企业培育,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以优秀人才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园区科技进步考核连续八年排名省、市第一,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连续六年全省第一。   经初步统计,今年一季度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8.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5.6%。纳米技术、生物医药和云计算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0%、25%、39%,实现跨越发展。   


                              


                 企业抢占“工业4.0”风口 “创智园区”迎来制造升级    

   “电梯是定制化程度很高的产品,外观相同的两部电梯也会在内部装潢、基站大小、运行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电梯的生产要完全根据订单来设定具体的参数,稍有差错就可能造成缺件、规格不匹配或生产过量。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计划发生变更,就很有可能带来一系列延迟和混乱。”苏州罗想软件创始人张力介绍,电梯等制造型企业要实现高效精益制造,就必须摈弃庞杂的孤立系统、冗长的部署周期以及高昂的管理成本。“罗想软件的核心技术就是为制造企业提供一整套的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就像在企业运行系统中植入智能管理的芯片,导入先进的全流程管理思维,运用大数据打通前端业务与后端制造,让传统制造实现智能化。”张力表示,罗想软件开发的智能方案已在精密铸造、装备制造等行业广泛使用。 随着园区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一批智能制造及系统集成企业快速发展,抢占“工业4.0”风口。近日,国内激光投线仪、激光垂准仪、激光扫平仪的最大开发和制造商,苏州福田激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元建设研发大楼;国内唯一在液晶模组检测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州华兴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建现代化厂房;专注于机器人系统集成和智能化、自动化焊接系统集成的江苏北人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布局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园区已经聚集起了像北人、华兴源创、汇博等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工业园区的机器人产业相关公司已经形成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规模。 为助推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发展,园区刚刚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落户,根据其投入规模、技术先进性等给予相应扶持;鼓励园区智能制造服务商开展智能制造集成服务,经认定,按其研发投入额的20%给予补贴,每企业每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对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经认定,给予其不超过设备或软件投入额10%的奖励,每企业每年最高300万元。开展智能工厂(车间)示范项目评选活动,对获评项目,根据规模和成效给予一次性最高100万元奖励。  


                 


    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进入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制造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只有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目前,像宝时得、三星半导体、博世汽车等一批先进制造企业正在加速智能化步伐。园区将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一条长廊串起47家创新孵化器 “创业园区”打造“筑梦”空间   由园区众创空间“苏大天宫”孵化出的项目“pu口袋校园”,是国内唯一专注于提供高校成长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它以高校“第二课堂”为切入点,涵盖群团建设、社团活动等内容,并搭载了生活服务、创就业等衍生服务,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大学生成长服务生态链”。目前,口袋校园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26个省市的380所高校拥有近400万用户,预计今年9月将突破800万,2017年底,用户总数有望突破1500万。创始人徐锦盛表示,“口袋校园”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园区为互联网创业营造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园区重点打造“金鸡湖创业长廊”,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服务平台,吸引并孵化了一大批云计算相关创业项目。截至去年底,已聚集启点咖啡、36氪、百度创业中心、plug&play、苏大天宫、创客邦、蒲公英、清华启迪等47家孵化云计算相关产业的众创空间,其中8家被科技部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17家荣获“江苏省众创空间”,16家被评为“市众创空间”,总孵化面积5.8万平方米,免费工位5600个,吸引孵化了500多个云计算相关项目,获得市场投资约7.5亿元。 园区众创空间的发展,吸引带动了约7630人创业就业,外地人才占比约89%,项目负责人本科以上占比约92%,硕士以上占比约40%。这些创新型孵化器在初创、成长、加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为创业企业提供产业化的孵化服务链,孵化平台的运营模式由原来的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以个性定制、深度参与的方式,提高创业服务效率和孵化成功率。目前,“金鸡湖创业长廊”每周举办的沙龙、论坛、讲座等达20多场,更好地吸引创业者、投资人了解园区,促进云计算创新创业人才落地。今年5月,园区发布《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发展众创空间鼓励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加大力度支持高等学校学生到众创空间创业,经众创空间申请,可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租房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1年,每个团队不超过2万元;鼓励开展专利创意发明,对在众创空间孵化并成功转让专利创意的发明人给予交易金额20%的奖励,单笔奖金金额不超过2万元。     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以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为契机,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聚焦推进力度,加快建设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引领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力争到“十三五”末,打造众创空间超100家、新建孵化器超200万平方米、新增各类创新创业企业超5000家,集聚硕士以上人才5万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超200人。  


首席记者 钱怡  《苏州日报》2016年6月1日

信息来源:www.sipac.gov.cn www.seid.gov.cn (苏州工业园区官方网站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官方网站)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发建设以来,在中央和省市各级的高度重视下,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5年,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变化,园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创新引领,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好发展,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0亿元,同比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7.2亿元,增长11.7%,税收占比达93.6%,各类税收总收入超670亿元;进出口总额796亿美元,下降0.9%(按人民币计为4945亿元,增长0.3%);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612亿元;r&d投入占gdp比重达3.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亿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6万元,增长7.5%,发展质效持续优化提升。       

                    


    2015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赋予园区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的新使命新任务,为园区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江苏省委、省政府也专门出台意见支持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明确赋予园区省辖市社会事务行政管理权限等14项政策支持。开放创新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首个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获批挂牌。园区主动把握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端制造能级提升。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550个,实际利用外资超283亿美元,其中9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4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49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7%。园区抓住用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氛围更趋浓厚。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38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各类研发机构450个,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等创新集群基本形成。去年百度创业中心、硅谷pnp等一批创新孵化器落户,8家创新型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腾讯云基地签约揭牌,新认定众创空间30家,苏州独墅湖创业大学揭牌,“金鸡湖创业长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创新资源不断丰富。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国家级创新工程加快推进,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全国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医科院苏州系统所、中科院电子所苏州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苏州研究院等开工建设,江苏省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启动筹建,生物产业园(桑田岛)建成投用。科技金融不断加强,去年总规模超150亿元的国创母基金(二期)投资协议正式签约,区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800亿元。创新人才加速集聚。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累计有26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入驻(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个),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去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21人、总数达118人,累计137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9人入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继续保持省市第一。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比重达40%、总量保持全国开发区首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去年企业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8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80件,保持全省第一。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5家、累计达795家,50家重点科技自主品牌企业销售额增长14.5%。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信达生物与美国礼来签约200亿元研发合作大单,同程网吸引万达资本等投资超60亿元,累计主板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14家、51家。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全面推进之年。园区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抓手,发挥中新合作优势,丰富园区经验内涵,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在引领经济新常态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方面发挥窗口作用,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确保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朝着建设国际先进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区目标不断迈进。